前言

  • Q:为什么看了这本书呢?

    A:最近关注了一个宝藏up,有一期视频里推荐的。

  • 本篇文章呢,是把书中的一些观点精简提炼了出来,以便今后生活中用到的话能够快速回忆。(其实呢,有时间的话还是很推荐大家去拜读原书,书中提供的一些经典案例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的观点)

  • 最后,送给大家的一句话——阅读跟改变相关的故事和指南是好事,但不要止步于此。请将书中的这些观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。你可以像学习其他技巧一样练习改变的技巧,即使犯错了,也没有关系。

书中前言 行为设计的价值

  • 小即是大。即使是小事,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。

    • 这是前言部分的第一句话:强调微习惯的重要性。
  • 当我们尝试改变却失败了时,我们却不会责怪“制造商”,而总是会责怪自己。(自我批评)

    •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我们自身,而在于我们为做出改变所采取的方法。这是一个设计问题,而不是个人缺点问题。
  • 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习惯并改变自身行为,你需要做到3件事:

    • 停止自我批评;
    • 把你的愿望拆解成微行为;
    • 将每一次错误当成是一种新发现,并利用它们不断改进。
  • 仅有信息是无法保证有效改变行为的。

    • (“信息-行动谬论”——如果我们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信息,就能改变人们的态度,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。)
  • 能带来持久改变的只有3件事:经历顿悟、改变环境、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自身习惯

    “微习惯”就是让环境和小步骤(baby steps)发挥最大力量的新策略

  • 从小改变着手的5个原因

    1,可以利用碎片时间

    2,可以立刻开始改变

    • (“毛伊习惯”——请你每天早晨一起床就立刻说出这句话:“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!”并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,尽量去感受乐观和积极的心态。)

    3,不需要担心会失败

    • 小习惯也可以默默进行,在没人注意到的同时开始改变。没有人注意,就不会感到压力过大。

    4,一样能吃掉“大鲸鱼”

    • 我们生活在一种欲望驱动型的文化中,崇尚即时满足,很难做到甚至接受循序渐进,但这恰恰是培养有意义的长期改变所需的品质。如果不能立刻取得期望的结果,人们就会感到灰心丧气。这很正常,但很有可能会导致失败。
    • 吃掉“大鲸鱼”的最佳方法就是——一次咬一小口

    5,不需要依赖动机或意志力也能做到

    • 行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准则:简单才能促成改变。
  • THE ANATOMY OF TINY HABITS(ABC三步骤)

    1.锚点时刻提醒你去执行新的微行为的关键时点。

    2.新的微行为锚点出现后立刻去执行的微行为。

    3.即时庆祝完成新的微行为后要立刻庆祝。

    Anchor 锚点 Behavior 行为 Celebration 庆祝

三个影响因素

行为的发生,需要动机、能力和提示3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。

  • 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,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,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。
福格行为模型

3要素齐备,行为才能发生

  • 这里将B=MAP公式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,它展示了动机和能力之间的关系。
  •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:能成为习惯的行为一定会落在行动线上方。
福格行为模型-整理办公桌
  • 通过MAP的强弱度来分析行为时,可以参考下面4个原则。

    1. 动机越强,行为就越有可能做到(在动机很强时,人们无须依靠提示就能采取行动,还能做出更困难的行为。)

    2. 行为越容易,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

    3. 动机和能力要像队友一样密切配合

      • 既有动机又有能力,才能让行为落到行动线上方,而这两大要素可以像队友那样密切配合。如果其中一方较弱,那另一方就需要很强才能促进行动,让行为落到行动线上方。
    4. 没有提示,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

      福格行为模型-提示

理解行为,就能影响行为

书中案例

几年前,我有一次乘坐飞机遇到一个精力旺盛的小孩,他就坐在我后面。他的小脚不停地踢我的座椅靠背。我知道他多半会从起飞一直踢到降落,毕竟他还是个孩子。趁飞机还没起飞,我问自己能不能做点儿什么来制止或减少他的这种行为。

我使用了福格行为模型来分析他的行为。首先,考虑提示。我能清除它吗?不能。我无法控制这个小孩内心的想法、无聊或能导致他踢我座椅的任何因素。其次,考虑能力。我可以让他的踢腿行为变得困难吗?不能。所以,最后我只剩下一个选择:动机。有没有一种冷静又有趣的方式可以让这个小男孩少踢我的座椅呢?我决定使用互惠法则。别人送礼物给你时,你自然而然会想到要以某种方式予以回报。这种动力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。这是我们可以优雅地影响他人动机的一种方式。我决定试一试。

我的电脑包里有一个黄色的笑脸按钮。我从包里掏出了按钮,拿给这名小乘客和他的父母看。“嗨,”我说,“我想把这个笑脸按钮送给你。我希望它能帮助你记住在今天的飞行过程中不要踢我的座椅。”小孩说道:“好的!”他的父母则对我报以真诚的微笑。这次飞行很顺利,没有人再踢我的座椅,我还结交了几位朋友。各自领完行李后,我们挥手道别。

解决行为问题的3个步骤

你可以遵循如下步骤,按顺序逐个尝试。如果第一步没效果,那就到下一步,依此类推。

1.检查有没有行为提示

2.检查有没有行为能力

3.检查有没有行为动机

书中案例

比如,假设你想让女儿放学回家时帮你买几张海报纸,作为交换条件,她可以开你的车去学校。你觉得这挺公平的,但是那天她放学回家并没有帮你买。你有些不高兴,并且向她解释你有多需要海报纸。(把车给她开和向她解释你的需求,都是动机策略。)你的女儿说:“对不起,我明天去买。”然而,她第二天还是没有帮你买回来。这一次,你生气了,告诉她你不会再让她开你的车,还批评她不靠谱。(这也是一种动机策略。)这种情况可不太妙。

现在,让我们重新假设你已经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。第一天,当你女儿没有把海报纸带回家时,你并没有发火。你进入了问题解决模式:“你有没有想过用什么办法提醒自己去买海报纸?”“没有。我只是觉得自己能记得,结果却忘记了。”于是你问她:“你觉得明天用什么来提醒你比较好?”这样你就可以来设计第二天的提示。她说她会在手机上记一条待办事项。你猜结果如何?第二天,她高高兴兴地把海报纸交给了你。

当你把这种问题解决方法用于自身行为时,会发现这能让你不再自责。

在多数情况下,有些行为难以做到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动机。只要找到一个好的提示,或是让行为更容易做到,就能解决行为问题。

用福格行为模型观察世界

  • 问题不在于我们自身,而在于采取行为的方式。把这些行为一步一步地拆解开之后,我们能够发现了其设计的缺陷所在。

  • “我希望你将生活当作自己的专属“改变实验室”,你可以在这里为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做任何尝试。这是一个既能让你感到安全,又能让你感到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。”

动机,找到实现愿望的黄金行为

愿望是改变人生的绝佳起点,但无论你想进行何种改变,为自己匹配“对”的行为都是改善生活的关键。

明明拥有动机却还是无法改变的5个原因

1. 动机很复杂

  • 动机是什么?动机是完成某个特定行为(晚上吃菠菜)或某类行为(每晚吃蔬菜和其他健康食品)的欲望

  • 3个动机来源:

    • 你自己(你想要的)
    • 你希望通过采取行动可以得到的利益或受到的惩罚(胡萝卜加大棒)
    • 以及你的周遭环境(例如,所有朋友都在做这件事)
  • 人物(person)、行动(action)和情境(context)是理解人类行为的基础。

PAC小人

2.动机冲上顶峰后会迅速回落

  • 在行为设计领域,我们将动机短期激增的现象称为动机波浪
    • 你以前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:你的动机冲到顶峰,随后急转直下。或许你会责备自己没能坚持下来,但这不怪你,这就是动机在生活中的运作方式。

3.动机波动十分频繁

4.将动机用于追逐抽象概念无法产生结果

  • 愿望是改变人生的绝佳起点。

  • 但问题是人们往往认为,只要凭借强烈的动机朝着目标前进,就能带来持久的改变。因此,人们选择关注愿望和动机,但这个组合并不能产生结果。

  •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激励自己或他人追逐不明确的概念上,则是错误的举动。

5.仅凭动机无法实现长期改变

  • 在福格行为模型的3个要素中,动机是最不可预测和最不可靠的
  • 如果只关注动机,就会忽视另外两个行为要素:能力和提示。

假设,只要你能立刻将血糖降到正常水平,就会有人给你100万美元。这100万美元很有激励作用吧?但你可以立刻做到吗?也许不能。只有动机是不够的。你无法仅凭高水平动机就收获成果或实现愿望。

明确愿望与列出行为集群

明确愿望

  • 行为设计的第1步,就是明确愿望(或成果)。

  • 你应该有抱负、有梦想,或者有一个愿望清单。描述你想做的事情,越具体越好。只有知道自己想去哪里,才有可能真正地到达。

  • 愿望(aspiration)、成果(outcome)和行为(behavior)三者之间的区别

    • 愿望是抽象的欲望,比如“想让孩子在学校取得成功”;
    • 而成果更容易衡量,比如“第二学期取得‘优’的成绩”。
    • 愿望和成果都可以作为行动的起点,但它们都不是行为。
    • 行为是你现在或在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去做的事情
    • 相比之下,你无法随时实现一个愿望或取得一个成果。
    • 只有坚持执行正确的具体行为,久而久之,你才能够实现愿望、取得成果。
  • 明确愿望有助于对真正想做的事进行有效的行为设计。

列出行为集群,探索行为选项

  • 行为设计的第2步,是探索行为选项。

  • 选择一个愿望,然后列出一组有助于实现愿望的具体行为。(不用做出任何决定或承诺,只探索你有哪些选择,列出的行为越多越好。)

  • 行为集群的原理:在图中间的云朵里写下愿望,然后在它周围的文本框里填入具体的行为

    行为集群-探索行为选项
  • 为了找到尽可能多的行为选项,可以参考下面几种行为类型:

    • 你想做哪些一次就能完成的行为?
    • 你想养成哪些新习惯?
    • 你想终止哪些习惯?
  • 最后,你会得到一个行为集群,包含各种奇怪的、正常的、惊人的行为。这就对了。

  • 如果你无论如何都想不出什么新想法,那不妨寻求他人的帮助,比如你的伴侣、孩子,甚至是网友,看看他们对于能让你实现愿望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建议。

    • 你可以这样提问:“如果我想________,那你认为我应该做哪些事才能成功?”

行为匹配

  • 行为设计的第3步也是最重要的 一步,行为匹配

  • 无论你想进行何种改变,为自己匹配“对”的行为都是改善生活的关键

  • 行为匹配的3个误区:

    • 误区1:全凭猜测,毫无章法

    • 误区2:从网上找灵感

    • 误区3:照搬朋友的成功经验

​ 以上三个误区我自己总结就是: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为的最佳方式!

  • 行为设计领域,我们将那些与你最匹配的行为称为黄金行为。
    • 黄金行为的三个标准:
      • 这个行为能让你实现愿望(影响);
      • 你想做出这个行为(动机);
      • 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(能力)。

焦点地图

  • 行为集群中的所有行为都要置入焦点地图。
焦点地图

第一回合

  • 绘制焦点地图的第一回合,先不必考虑行为的可行性或现实性,只考虑行为的影响程度就好。
书中案例

马克把自己之前列出的每一个行为都制作成索引卡,然后一张一张地审视它们。

马克只需要考虑它们对减轻压力有多大的帮助。每查看一个行为,他都会问问自己:这个行为对于减轻压力的效果如何?马克挑选出的第一个行为是每天弹10分钟吉他。这很容易,马克喜欢弹吉他,就算只弹一小会儿,也能让他心情愉悦。这个行为对减轻压力很有帮助,于是马克把这张索引卡放到了靠近高影响行为顶端的位置。他挑选出的下一个行为是每天提早下班15分钟。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,但他后来仔细一想,发现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,尤其是在工作期限快要到的时候。所以,他把这张索引卡放到了低影响行为的底部。

  • 将每一个行为归入合适的位置。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行为的影响是高是低,那么先尽量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,后面可以随时调整

第二回合

  • 第二回合要关注的重点是行为的可行性和现实性。
  • 不需要再考虑行为的影响程度,而是要根据行为的可行性横向移动它们。
书中案例

马克重新检视了“提早下班”和“每天弹吉他”这两个索引卡,并问自己:我能让自己做到吗?这个问题的措辞很重要,它同时包含动机和能力两大行为要素。大多数人能轻松回答这个可行性问题。当马克问自己:“我能让自己做到每天弹吉他吗?”答案显然是能。然而,当他问自己:“我能让自己每天提早下班吗?”他有点儿愁眉苦脸、犹豫不决。这说明他很可能做不到。

  • 大多数行为的可行性问题都很容易回答,但对有些行为来说,如果知道是什么让我们犹豫不决会很有帮助。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:“我想要做这件事吗?”换句话说就是:“我有做这件事的动机吗?”——不仅涉及动机,而且涉及能力。

  • 行为设计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:持久改变的关键,在于为自己匹配真心想做的行为。

  • 绘制焦点地图的目的,是匹配你早就想做且能让你实现愿望的简单行为。从最简单、最有动机的事情开始做起,也许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更大的改变。

轻松找到你的黄金行为

  • 明确愿望后并列出行为集群,将行为放置于焦点地图上(执行回合一、二)。这些行为会分布在焦点地图的各个位置。

    焦点地图-探索行为选项
  • 焦点地图的最后一步是选出你要设计的行为。右上方的那些行为都是可以进行设计的,其他行为就抛之脑后吧。

焦点地图-找到黄金行为
  • 本章小结:

    愿望可以是抽象的,但实现愿望的行为不行。行为必须实际、具体,它们是让你攀岩而上的支点和立足点。通往顶峰的路径是独属于你自己的,你要根据峭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行为。为自己匹配合适的行为是行为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,也是探索问题时要重新检视的要点所在。

能力,让行为简单到随时顺便都能做

人类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无法长期坚持做令自己痛苦的事情,但如果从容易做的事情开始,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几乎任何事。

“容易做”分析,在能力范围内找到行为

  • 我们通过福格行为模型比较 做20个俯卧撑和做2个靠墙俯卧撑的差别

image-20240617165334033image-20240617165347896

  • 如果能让行为变得容易做到,那么即使动机很弱,也依然能推动行为至行动线上方

  • 这是微习惯策略的优点之一:把行为拆解到极小,即使没有动机也能做到。

  • 能力是维持习惯最可靠的要素,它是让我们处于有利位置的绝佳选择。

  • 发现问题:是什么让这个行为难以做到?

    • 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?

    • 你是否有足够的资金?

    • 你是否有足够的体力?

    • 这个行为是否需要许多创意或脑力?

    • 这个行为符合你现在的日程吗?还是需要做出调整?

    • 这5个因素组成了一条能力链,能力链的强度等于其中最薄弱一环

      image-20240617170649766
  • 解决问题:怎样才能让这个行为更容易做到?

    • 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,提升技能、获取工具和资源,以及让行为变得微小,都能让事情变得更简单。

实现“容易做”的3种方式

1.提升技能

2.获取工具和资源

  • 莫莉(案例中的人物)知道工具和资源也是一种行为设计的策略后,便开始尝试使用这个策略,并最终获得了很好的结果——烹饪时间减半,她跨越了从太难到容易的界限。
  • 不过,我想强调的是,一个灵活的、试验性的问题解决思维,或许才是最好用的工具。

3.让行为变得微小

  • 入门步骤——即朝理想行为迈出的最开始的一个小举动。

    • 入门步骤就是你的微行为,是你在培养习惯之初唯一需要进行的行动。为了做到理想行为,要从关键的一小步开始。
    • 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健步走1 000多米的习惯,那入门步骤就是穿上运动鞋。穿上运动鞋后,你可能就会改变想法——健步走这件事好像突然变得没那么难了
    • 每完成一个入门步骤就是一次成功。每一次成功,都能让你继续坚持,增加养成习惯的可能性。
  • 缩小规模——将理想行为缩小到极小的规模,再开始行动。

    • 如果你想培养的习惯是每天健步走1 600米,那你可以把这个行为缩小,比如走到自家的信箱那里,无须更远。
  • 案例:

    image-20240617173148213

设计你的微习惯

  • 案例

    image-20240617172025698

  • 让行为“容易做”的设计流程:

    • 1.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学习新技能?
      • 有?很好,那就去学吧。继续下一个问题。没有?也继续下一个问题。
    • 2.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动机去获取工具和资源?
      • 有?非常好,赶紧去做吧。继续下一个问题。没有?下一个问题。
    • 3.你能缩小行为的规模吗?
      • 能?好极了。你已经可以开始实践新习惯了。不能?下一个问题。
    • 4.你能找到你的入门步骤吗?
      • 能?很棒。把入门步骤当作起点,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逐渐增加难度。不能?如果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,那你可能需要回到行为集群,为自己重新匹配一个行为。
  • 生活难免会有意外,人会生病、会去度假,也会遇到突发状况。**我们追求的不是完美,而是持续。**这意味着,无论习惯多么微小,都要坚持下去,让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扎根。

只要足够简单,就能实现改变

  • 大物始于小,培养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——从小处和简单着手。

  • 人们误以为动机是改变行为的关键。但现在你已经知道,简单才有可能彻底改变行为。

提示,善用锚点时刻让行为立即发生

没有提示,行为就不会发生,提示就是在对你说:“现在就行动。”

  • 提示,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要素;没有提示,行为就不会发生。
  • 对某些习惯来说,关键是要把它插入生活中的合适位置。习惯在生活日常中处于什么位置,决定了行动与否、成败与否。

生活中常见的3类提示

  • 1.人物提示

    • 身体会提醒我们做出本能反应,比如肚子饿、困倦和想上厕所。
    • 然而,如果行为无关本能或生存,那人物提示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,因为人类的记忆是不够可靠的。
  • 2.情境提示

    • 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采取行动的提示:便利贴、App通知、电话铃声……
    • 但如果设置的情境提示太多,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——令人变得迟钝,无法注意到提示(比如听不到提示铃,或对便利贴视而不见)
  • 3.行动提示(生活中那些已经稳固的事情)

    • 将你已经在做的行为当作提示,以此来提醒你为培养新习惯采取必要的行动。
    • 行动提示是一种将微习惯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方式。
    • 将自己平常做的一些融入生活的事情(早晨睡醒下床,送孩子上学……)当作一种绝佳的提示。
  • 锚点(即行动提示)

    • 只要一直将新习惯绑定在既有习惯上,就能毫不费力地不断插入新习惯。
      • ok,举个例子来说,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去图书馆学习(日常行为),从寝室去图书馆的路程大概要10分钟左右,那我想是不是能利用这个时间做些事情,于是我开始在路上收听博客(新行为),慢慢地,这个行为变成了我的新习惯,我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了解每天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科技动态!
    • 这种方法避开了人物提示和情境提示的缺点(你不用再依赖自己或他人来提醒你,也不会有过多提示干扰你。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提示。)

设计“对”的提示的3个步骤

1. 确定你的锚点

  • 锚点必须是生活中一定会发生的事情

  • 福格研究表明,人们往往都是早晨时段的日程安排最多。因此,早晨是培养新习惯的最佳时间。

  • 锚点一定要明确,模糊的锚点(如“晚饭之后”或“当我感到有压力之后”)没有用。

  • 确定锚点的3个考量

    • 匹配物理位置:考虑新习惯发生的地点(首要)
    • 匹配频率:检视既有日程时,要考虑多久进行一次新习惯
    • 匹配主题/目的:可以选择与新习惯拥有相同主题或目的的锚点行为
  • 设计新习惯配方时,不要追求完美。因为如果你不喜欢这个配方,那你随时可以调整它。

2. 用试验将锚点与黄金行为联系起来

  • 找到对的锚点,并为它匹配合适的微行为,然后就能对你想改变之处进行有效的行为设计了。

3. 利用“最后动作”优化锚点

  • 更进一步观察锚点,寻找一个更精准的时刻——我称之为“最后动作”,即锚点行为的最后一个动作。

    • 举例:“在我下班回家之后”是一个模糊的锚点,你可以把它改成“在我把包放下之后”,这样的描述更加具体。

      image-20240620190559819

在日程中找到最佳锚点

为自己设计“顺便习惯”

  • 碎片时间是培养新习惯的理想时段
  • 这种碎片时间人人都有:等红灯的时间,排队的时间。与其在这些时间烦恼或胡思乱想,不如将它们当作锚点时刻,来培养新习惯。

给用户的最佳提示

  • 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成功,离不开对的提示——在对的时间让用户采取行动的事物。

“ 珍珠习惯”,管理压力与焦虑

  • 珍珠习惯:它们的本质是将原本惹人厌烦的事情,转化成美好的提示。

  • 我们无法将生命中那些糟糕的人或事一一剔除,因此有时不得不忍受待事不公的、烦人的或举止恶劣的人。不过,我们可以掌控自己这一边。

  • 用他人的行为来提示自己做出正向而非自我挫败的行为,在感到无助时不失为一个好主意。

    • 遇到不如心意的事或人,想想or动手去做那些能让自己快乐的事!
  • 微习惯如此美妙是因为它能引发连锁反应,而其中的奥秘就是:成效最佳的改变,源自感觉良好,而非感觉糟糕。

创造积极情绪,将行为固化为习惯

庆祝是习惯养成的“肥料”。每一次庆祝都会让相应的习惯牢牢地扎根,而坚持庆祝的累积效果会滋养整座“习惯花园”。

  • 研究发现:成年人有很多种跟自己说“我做得不好”的方式,却很少掌握对自己说“我做得不错”的方式。
  • 感觉良好(庆祝)是微习惯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行为设计,本质就是情绪设计

  • 一系列的积极体验可以强化新行为,让人形成习惯性的反应。

  • 缓解身体上的、精神上的或心理上的不适也是一种积极体验。

  • 良好感受刺激大脑产生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,它控制着大脑的“奖励系统”,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可以产生良好感受的行为,这样我们就会继续去执行那些行为。

    • 举个例子:当父母看见孩子学会走路,为此兴奋地尖叫起来时,同样的现象发生了。孩子的大脑释放多巴胺,将“走路”编码为某种美好的应该再次尝试的动作。

习惯来自让你感觉美好的情绪

  • 情绪创造习惯。

  • 自动化度光谱

    自动化度光谱上的行为

    • 在光谱左侧,是非自动化的行为。它们不是决策,就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
    • 在光谱右侧,是强习惯,是你不假思索就会做出的行为,比如拿笔或系鞋带的习惯。
    • 光谱中间的圆圈代表思考过片刻后才做出的行为,所以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。
    • 如果你做出了位于光谱中间的行为,在过程当中或在完成之后立即因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感受,就会导致行为向右移动,变得更加自动化。
  • 情绪创造习惯,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。

    • 不管人类是否认为凌晨两点吃蛋糕是不健康的行为,我们的大脑都只是希望享受吃蛋糕带来的愉悦感。
    • 作为人类,我们深受情感驱动,因此,大多数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习惯,有些是我们认为的好习惯,有些是我们不想要的坏习惯。

用庆祝滋养你的“习惯花园”

  • 只要能找到有效的庆祝方式,并在某种新行为发生之后立即庆祝,人的大脑就会重新编码,这能让我们更加自发自愿地重复这种行为。
  • 不过,习惯养成之后,就不必刻意进行庆祝了。你不需要无止境地持续庆祝同一个行为的发生。

庆祝的原则,“及时又简单”

  • 福格原则2:帮助人们感受成功(原则上不是获得成功,而是“感受成功”)

    • 如果某款产品让你感觉自己很笨,很有挫败感,那你很难喜欢上它。但如果某款产品让你有了成就感,那你就会喜欢它,想要多多使用它,甚至离不开它。
  • 让习惯迅速且简便地在大脑中扎根的方式如下:

    • 1.执行你想要转化为习惯的行为序列(锚点结合新习惯);
    • 2.立刻庆祝。
  • 庆祝需要注意的细节

    • 你得在行为之后立刻庆祝(即时性),
    • 同时需要真切感受到庆祝带来的积极情绪(强度)。
    • 即时性不难做到,找到真正能够创造良好感受的庆祝方式才更有挑战性

找到感觉最自然的庆祝方式

  • 庆祝的唯一规则就是你必须说出点什么(在心里或真的说出来都行)或做点什么,任何能让你感受良好并产生成功的感觉的语言或动作都可以。

不同场景,不同的庆祝方式

  • 我鼓励你逐渐选择和积累多种庆祝方式,以在不同场景下使用,包括公众场合和私人场合。

庆祝小事,迅速感受到成功

  • 庆祝小事,迅速感受到成功.(这不是因为我不希望你取得卓越成就,而是因为你需要从小处着手,方能成就大事。)

  • 接受和尊重小事的重要性就是我们为成功做出改变的必然选择

固定习惯需要反复演练

  • 为了快速固定习惯或帮助自己记住要执行习惯,你需要反复演练行为序列(锚点结合新习惯),然后立刻庆祝,之后重复7~10次。

  • 演练微习惯,既是在训练肌肉记忆,也是在给大脑重新连线让它记住。只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庆祝方式,你就能迅速地钻研和固化习惯。

庆祝的3个时机

  • 你想起要执行新习惯的时刻

    假设你的微习惯配方是

    在我下班回家进门之后,我会把钥匙挂起来。在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中,我推荐你在大脑提醒你执行新习惯的那一刻进行庆祝。想象你下班回家进了门,刚放下背包,这个想法就浮现在你的脑海中:噢,现在就是把钥匙挂起来的时刻了,这样我明天才能轻松找到钥匙。你应该在这一刻进行庆祝。而通过创造一种成功的感觉,你固化了习惯,不是“把钥匙挂起来”的习惯,而是“记住把钥匙挂起来”的习惯。

  • 你正在执行新习惯的时刻

  • 你刚刚完成新习惯的时刻

庆祝让习惯保持活力

  • 在行为变得自主自发后,你就不再需要频繁庆祝了
  • 但当出现长时间没进行过的习惯时,偶尔还是需要用庆祝的方式来固化习惯。

本章小结:

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样东西的话,我希望是:为你的微小成功而庆祝。

即使你觉得自己一时之间还无法摆脱困境,生活中的小小改变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。庆祝可以成为你的救生绳。

高频率小成功,让小改变自然生长

从你想要改变的地方开始,逐渐让自己感受到成功。接着你只需要相信这个过程,期待改变发生。

  • 习惯养成的时间取决于三个因素
    • 执行习惯的人
    • 习惯本身
    • 情境

从想改变的地方开始,逐渐感受成功

  • 借助微习惯,你可以迅速地取得一连串的微成功,而非那种耗时长久的大成功。(微小的成功能够迅速地增强自信心!)

掌握技巧,变身“习惯忍者”

  • 技巧1,行为加工

    • 关键点:知道自己一次能养成多少新习惯,以及何时能增加更多
      1. 专注于你感兴趣的事
      2. 拥抱多样性
      3. 保持灵活性
  • 技巧2,自我洞察

    • 关键:找到你可以做出的最小、最容易但意义却最大的改变。
    • 明确你的愿望或预期成果。
    • 理解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动机,也就是知晓你真正想要的和你认为你应该做的之间的区别。
  • 技巧3,循序渐进

    • 关键:知道何时该推自己一把,超越微习惯,提升习惯难度。
    • 如下是关于如何调整习惯难度的操作指南:
      • 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去试图养成更高阶的习惯。
      • 如果你想多做一些,不要限制自己。让动机来告诉你该做多少和该怎么做。
      • 如果你做了很多,一定要为自己额外付出的努力而庆祝。
      • 利用情感标志来帮助你找到边界。沮丧、痛苦以及逃避等情绪标志着你的习惯出了问题,可能是难度提升太多、太快。
  • 技巧4,情境设计

    • 关键:重新设计情境使习惯更易于执行。
    • 如下是关于重新设计情境的一些指南:
      • 在设计新习惯时,也投入时间重新设计情境以便让习惯易于执行。
      • 开始执行新习惯时,边执行边调整情境,并根据需要重新设计情境以便让习惯易于执行。
      • 大胆质疑传统。不需要一味顺从规则,要找出对你有效的方式。
      • 购买你所需要的装备。
  • 技巧5,心态调整

    • 关键:拥抱新身份
    • 构建新身份认知的技巧:
      • 用你想要拥抱的一种身份或多种身份,补全“我现在认为自己是那种……的人”这句话。
      • 参加那些汇集了跟你的新身份相关的人员、产品和服务的活动。
      • 学习行话,了解谁是专家。
      • 更新你的社交媒体页面。
      • 教导他人或成为榜样都能够强化你对新身份的认知。社会地位的力量是很强大的。

行为改变系统方案,一次只解一个结

行为设计追求的并非某个独立的结果。行为设计的每一个习惯、每一项改变,都是可以在池塘里引起涟漪的一滴水。

  • 3类习惯问题:上山型习惯、下山型习惯和自由落体型习惯。

    • 上山型习惯是需要努力维持但很容易中断的那种习惯,如闹铃一响立刻起床、去健身房健身或每天进行冥想。
    • 下山型习惯是容易维持但难以停止的那种习惯,如睡懒觉、说脏话、刷YouTube。
    • 自由落体型习惯是像药物滥用之类的习惯,除非求助专家,否则很难停止。
  • 希望大家不要再用“打破坏习惯”这个短语,因为它有误导性。

    • "打破"一词它会暗示你,只要你在某个时刻猛然发力,习惯就会消失不见。但这种做法极少奏效!

行为改变系统的三个方案

阶段一,致力于创建新习惯

  • 改变的技巧

    • 假设你多年来一直因为体重问题而感到困扰。
    • 做法:不要在一开始就把减肥或让你感觉痛苦的事情当成目标。相反,你应该从其他方面,比如卫生、人际关系、创造力或任何和体重无关的方面入手,建立一些新习惯。
  • 身份转变

    • 挤走那些你不想要的行为。

阶段二,致力于终止旧习惯

  • 让你想终止的习惯更具体

    • 还记的动机那一章的“行为集群”嘛。

    • 首先,写下你想要终止的概括型习惯。

    • 其次,逐个列出有助于改变概括型习惯的具体习惯,把它们写在云朵四周的文本框里。

    • 当你看到一大堆具体习惯需要改变时,请不要望而却步,也别感到不知所措。

      • 究竟应该先挑哪些具体习惯呢?
        • 选择最容易的那个;
        • 选择你最确信自己能做到的那个;
        • 选择你觉得最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个。
  • 无论是开始培养新习惯还是终止旧习惯,都必须对具体行为(而非抽象概念)进行设计。

  • 聚焦于提示以终止习惯

    • 移除提示
      • 最简单的方法!最佳方式:重新设计周围环境
    • 规避提示
      • 不要前往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地方;
      • 不要接近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人;
      • 不要任由别人把提示植入你的周遭环境;
      • 避免使用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社交媒体App。
    • 忽略提示
      • 依赖于自身的意志力
  • 重新设计能力以终止习惯

    • 回顾下能力链的5个环节嘛:时间、资金、体力、脑力和日程,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链条,让习惯难以养成!
    • 增加所需时间
    • 增加所需要的资金——如何让习惯的成本更高?
      • 当设计改变的对象是人,大家就不陌生了。简单的例子:如果想让孩子少玩游戏,那可以向他们收取5美元的游戏费,GET!
    • 增强所需的体力
    • 增加所需脑力
    • 让习惯跟重要日程发生冲突
  • 调整动机以终止习惯

    • 削弱动机
    • 增加去激励因素(不太建议使用)
  • 从改变一点点开始

    • 为终止习惯设定更短的时间周期(如戒烟3天,而不是永久戒烟);
    • 缩短不想要习惯的时长(如看电视30分钟,而不是4小时);
    • 减少不想要习惯的次数(如每天查看1次社交媒体App,而不是10次);
    • 降低不想要习惯的强度(如放缓饮酒速度,而不是减少杯数)。

阶段三,致力于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

  • 替换具体的习惯

  • 重新映射提示以替换习惯

  • 排除障碍指南:如果你会忘记执行新习惯,那么你可以反复演练几次替换和庆祝的过程,在脑海中想象也可以,以强化旧提示和新习惯之间的联结。

  • 同时调整能力和动机以替换习惯

    • 执行新习惯的四个选择

      image-20240625150948336
  • 重要的是找到替代坏习惯的新习惯

一次只解一个结,关键是不断继续

  • 在处理疏忽型或规避型习惯问题(迟到、拖延)时,你要做的是让行为发生,而不是让行为停止。

  • 让不想要的习惯变得更加消耗体力。并且,你将能识别容易养成坏习惯的场景并学会避开它们。

从小改变中看到颠覆的美

  • 摆脱坏习惯之后省下来的时间,可以用来做你喜欢的事,也可以用来提升工作效率,还可以用来加深人际关系,或是拓展一个新身份。具体如何做,一部分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,一部分则取决于你身边的人。

小结:

  • 行为设计不只是为了减肥或是在晚餐时放下手机,它是为了创造改变,以及向着成就更好的自我的方向持续探索。

群体行为设计,帮助其他人感受成功

行为设计不是孤独的修行。我们设计的每一个习惯、庆祝的每一个微小成功、做出的每一个改变,都超越了个人的生活。

  • 本章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,来写迈克和克里斯这对父子的生活,是如何通过清理咖啡机这件小事来缓和父子关系和家庭关系。

改变他人必须坚持两项原则

  • 在改变群体行为方面,主要有3种方法:

    • 设计改变自身行为,从而让自己远离群体的负面影响;
    • 与其他人一起设计改变你们的集体行为;
    • 为他人设计一个对他们有利的改变
  • 精心且高效地设计你的未来,才能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更好。

  • 福格原则1,帮助人们做他们已经想做的事;

  • 福格原则2,帮助人们感受成功。

引导群体行为的两种身份

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

  • 头目:你需要分享自己所学到的微习惯策略和行为设计方面的知识,积极发挥带头作用,以帮助群体做出改变。

  • 忍者:你需要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行为设计融入生活或工作中,而你的家人或团队甚至都没有发觉你正在进行行为设计。

  • 行为设计的步骤(个人or群体都应该遵循)

    image-20240625134255352